:::

學術成果

:::
論文內容
論文分類97
學號 
姓名李怡蓉
標題名稱: 生命教育繪本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生命意義感影響之探討
指導教授張玉成
畢業日期2009-06
附件檔案 
參考連結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MQUyqb/record?r1=1&h1=13
摘要本研究目的為設計一套適合國小中年級學童的生命教育繪本教學課程,以探討實施課程後對學童生命意義感之影響。
參考文獻中文部分
王千倖(2004)。繪本教學在師資培育上的應用:以「班經經營」為例。教育研
究集刊,50(1),205-234。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8)。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研習資訊,15(4),8-11。
江福祐(2002)。國民小學高年級生死教育之研究──以應用繪本為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何三本(1998)。幼兒故事書。台北:五南。
宋秋蓉(1992)。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明娟(2007)。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沈添鉦(1999)。教育改革的下一步?:以全語理念建構國小語文課程與教學實例分析。載於嘉義師院主辦:1999年兩岸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吳瓊洳(1999)。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台灣教育,580,12-18。
吳庶深(2001)。超越生命的困境。載自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p.51-54。台北:心理。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教學成效之初討。教育資料集刊,26,377-392。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
吳永裕(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基礎概念。載自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p.29-37。台北:心理。
吳榮鎮(2006)。生命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展望。載自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p.9-21。台北:心理。
吳淑華(2006)。青少年生命意義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碩士論文。
吳秀碧(2006)。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台北:心理。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思伶(2000)。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
柳毓珍(2007)。應用繪本教學之生命教育課程對國民小學中年級學童生命態度之影響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惠群(2001)。國中學生經驗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愛鈴(2006)。綜合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與多元智慧教學設計。載自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p.9-21。台北:心理。
洪昭岑(2006)。多元智能融入國小低年級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應用繪本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紅珠(2006)。探索教育課程對犯刑青少年生命意義感的影響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紀潔芳、鄭璿宜(2007)。生死教育教學。台北:華騰。
紀潔芳(2007)。繪本魅力媚無窮—生命教育繪本教學。繪本說故事融入生命教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5-11。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自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p.3-17。台北:寰宇。
蔡明昌(2001)。生命教育生死教育與死亡教育發展背景與課程比對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10(3),1-14。
陳英豪序(2000)。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陳浙雲(2001)。學習,從生命開始:九年一貫課程中生命教育的規劃與實施,教育資料集刊,26,237-263。
陳俊輝(2003)。生命思想&生命意義。台北︰揚智文化。
張湘君、葛琦霞(2000)。童書創意教學—生命教育一起來。台北:三之三文化。
張春興(2004)。教育心裡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秀娟(2004)。生命教育對高職夜校生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家園(2006)。生命教育團體對國小兒童生命意義感輔導效果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心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婷怡(2006)。國民小學應用繪本進行生命教育效果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乃心(2006)。生命教育課程對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生命意義感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儷齡(2008)。繪本與生命教育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懿慧(2006)。台南縣國小教師生命意義感、生命教育態度與生命教育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琼芳(2009)。幼兒對繪本中「死亡事件」之反應。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載於林思伶-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自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p.241-253。台北:寰宇。
黃慧玲(2005)。繪本中的生命教育—以和英關懷系列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麗華(2006)。一位國小科任教師以繪本實施生命教育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劉婉鶯(2007)。繪本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清彥、郭恩惠(2003)。圖畫書的生命花園。台北:宇宙光。
鄧運林(2001)。認識生命教育。載自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p.21-23。台北:心理。
鄭振煌譯(1998)(索甲仁波切著)。西藏生死書。台北:張老師文化。
鄭數華(2005)。「自我認識」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影響。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石岩(2006)。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教學。載自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p.24-50。台北:心理。
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與內容。摘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
藍文娟(2007)。國小三年級生命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振明(2002)。圖畫書與兒童教育。載於徐素霞(主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覽(頁28-32)。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英文部分
Baumeister, R. F. (1991). Meanings of life.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Crumbaugh, J. C.(1973)Everything to gain: a guide to self-fulfillment through Logoanalysis. Chicago: Nelson- Hall Company.
Fabry, J.B.(1988).Guideposts to meaning:Discovering what really matters. Oakland, CA: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Inc.
Fabry, J. (1980). Use of the transpersonal in logotherapy. In S. Boorstein,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Plao Alto, CA: 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
Frankl, V.E.(1967).Psychotherapy and existentialism:Selected papers on logotherapy. 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
Hedlund(1977) Personl meaning: T he problem of education for wisdom. P ersonnel and G uidance J ournal,55(10),602-604.
Yalom, I. D.(1980).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New York: Basic Books.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