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成果

:::
論文內容
論文分類97
學號 
姓名何信慧
標題台中市國中公民教師對公民學科知識之探究
指導教授陳淑美
畢業日期2009-06
附件檔案 
參考連結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MQUyqb/record?r1=1&h1=20
摘要由於國中公民課程涵括心理、教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倫理與道德等學門,橫跨了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具有「泛學科」的特性,加以國中公民教師師資來源多元,公民科教師極有可能在缺乏相關專業理論養成的背景基礎下進行授課。本研究為了解台中市國中公民教師在師培階段是否已修習足夠的學科知識,並了解國中公民教師對各類學科知識的重要程度觀點,同時探究國中公民教師如何進行學科知識的反省,以及其發展學科知識的方式與困境,本研究以自編之「國中公民教師學科知識調查問卷」,先調查國中公民教師對專門學科知識的認知、發展及方式,
參考文獻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版),頁267-305、625-653。台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編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 (第五版) (James H. McMillan原著:Research in educational conceptual introduction),頁267-305、625-653。台北:師大書苑。
立法院(2005)。師資培育法。97年7月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台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2008)。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97學年度國中組巡迴輔導實施計畫。97年1月1日截取自http://140.128.55.25/user197/index2.html
朱桂芳(2000)。試論現階段國中公民教材之發展現況。師說,140,48-51。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台北:師大書苑。
吳璧純(1999)。科學-技術-社會(STS)的「道德與公民」課程。教育研究集刊,42,79-95。
吳美靜(2002)。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冬梅(2002)。台北地區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法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2004)。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由Bloom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析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1-34。
李佩寧(2006)。國中社會領域教師教學之現況分析-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新鄉、盧姿里(2007)。不同師資培育體系之初任國小教師教育專業表現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0(2),97-122。
林純如、王愛君(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七上教科書之初探。載於高雄市國教輔導團主編,學習˙行動˙反思—高雄市國教輔導團2002教育論壇成果彙編(頁266-319)。高雄市教育局:高雄市
林佩璇(2003)。空言無物、行之無悟?-課程行動研究中的實踐反省。教育研究集刊,49(3),195-219。
林建福(2003)。實務現象學的乙種嘗試-從Schön行中反省的反省到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5-49。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57-79。
孫志麟(2001)。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下職前教師的專業認同。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2),59-89。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委員會(2007)。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命題總則。97年7月2日取自http://tft.naer. edu.tw/page_2.html
張秀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1,39-52。
張靜儀(2006)。學科教學知識(PCK)應用於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34(1),85-95。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91)。中等學校各學科教師本科系相關科系及專門科目學分對照表暨施行要點。教育部:台北。
教育部國教司(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97年4月16日取自http://  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教育部(2002)。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任教專門科目認定參考原則及內涵。中等學校各任教學科(領域、群科)師資職前教育專門課程科目及學生對照表暨實施要點。教育部:台北。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0)。中小學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載於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編,臺灣省八十九學年度教師登記及檢定法令彙編(頁225-227)。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台中縣。
莊富源(2004)。析論轉變中的臺灣公民教育及其發展趨勢。白沙人文社會學報,3,1-32。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之探討──以教師專業經驗合作反省為例。教育資料研究,7(2),80-99。
陳雪麗(2004)。教師反省與心靈成長-省思札記應用初探。中等教育,55(2),114-134。
陳慈娟(2005)。以教學檔案增進教師專業發展。國民教育,45(6),90-94。
陳木金、邱馨儀、陳宏彰(2006)。高中職以下學校教師生涯發展進階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72,17-32。
陳國泰(2007)。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與內涵:以三位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資深專家教師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4(1),29-60。
陳宜穎(2008)。大學教學傑出教師之教學實踐與教學發展。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曾麗英(1995)。臺北都會區本科系與非本科系畢業的國中地球科學教師之學科知識及解題能力的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心韻(1997)。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丹鈺(2003)。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公民訓育學報,14,143-181。
黃騰(2005)。從「角色」到「自我」-論教師改變的歷史困境與可能。教育研究集刊,51(4),89-116。
葉煬彬(2004)。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比較研究-以國中一年級為例。中等教育學報,11,179-207。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9)。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專業科目一覽表。載於教育部主編,臺灣省八十七學年度教師登記及檢定法令彙編(頁82)。教育部:台北市。
趙彩杏(2007)。公民教材比較。97年4月16日取自:http://blog.ilc.edu.tw/ blog/blog/12/catid=1548
彰化師範大學進修學院(2008)。「國立彰化師範大學98年度寒假配合高中課程暫行網要高中、職『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在職進修學分班』招生簡章」。98年1月1日截取自http://cee.ncue.edu.tw/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鳯芝(2004)。職前教師在教學實習課程中教學信念與教學反省行為之探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崇趁(2002)。「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策略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261-286。
鄭淑文(2002)。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門知能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揚基(2003)。全球化與公民教育:彼此之間的特殊挑戰。研究與動態,9,11-34。
蕭碧惠(2000)。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基本認知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明學(2003)。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在職教師對爭議性科技議題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學意見調查。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銘賢(1998)。國中公民與道德課程標準之修訂與演變。教育資料文摘,42(1),162-167。
簡紅珠(2006)。優質教學釋義與啟示。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2),1-17。
簡梅瑩(2008)。促進反思教學發展與實施之行動研究。中等教育,59(1),22-35。




二、英文部分:
Berliner, D. C.(1998).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 Washin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s Service No.ED298122)
Dolmans, D., Grave, W., Tigelar, D., Ven DerVleuten, C. & Wolfhagen, I.(2006). Portfolio as a tool to stimulate teachers’ reflections. Medical Teacher, 28(3), 227-282.
Denzin, N. & Lincoln, Y.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2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Inc.
Gabriele, A. J. & Joram, E.(2007).Teacher’s Reflections on Their Reform-Based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Self-Efficaty.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29(3), 60-74.
Ingersoll, R. M.(2001). The status of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In S. Brint, Schools and Societies. Thousand Oaks, CA: Pine Forge. 274-297.
Shulman, L. S. (1986) .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15(2) , 4-14.
Valli, L.(1997).Listening to Other Voices: A Description of Teacher Refl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72(1), 67-88.
Welsch, R. G. & Devlin, P. A.(2006).Developing Preservice Teachers’Reflection: Examining the Use of Video.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28(4), 53-61.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版),頁267-305、625-653。台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編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 (第五版) (James H. McMillan原著:Research in educational conceptual introduction),頁267-305、625-653。台北:師大書苑。
立法院(2005)。師資培育法。97年7月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台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2008)。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97學年度國中組巡迴輔導實施計畫。97年1月1日截取自http://140.128.55.25/user197/index2.html
朱桂芳(2000)。試論現階段國中公民教材之發展現況。師說,140,48-51。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台北:師大書苑。
吳璧純(1999)。科學-技術-社會(STS)的「道德與公民」課程。教育研究集刊,42,79-95。
吳美靜(2002)。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冬梅(2002)。台北地區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法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2004)。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由Bloom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析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1-34。
李佩寧(2006)。國中社會領域教師教學之現況分析-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新鄉、盧姿里(2007)。不同師資培育體系之初任國小教師教育專業表現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0(2),97-122。
林純如、王愛君(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七上教科書之初探。載於高雄市國教輔導團主編,學習˙行動˙反思—高雄市國教輔導團2002教育論壇成果彙編(頁266-319)。高雄市教育局:高雄市
林佩璇(2003)。空言無物、行之無悟?-課程行動研究中的實踐反省。教育研究集刊,49(3),195-219。
林建福(2003)。實務現象學的乙種嘗試-從Schön行中反省的反省到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5-49。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57-79。
孫志麟(2001)。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下職前教師的專業認同。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2),59-89。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委員會(2007)。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命題總則。97年7月2日取自http://tft.naer. edu.tw/page_2.html
張秀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1,39-52。
張靜儀(2006)。學科教學知識(PCK)應用於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34(1),85-95。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91)。中等學校各學科教師本科系相關科系及專門科目學分對照表暨施行要點。教育部:台北。
教育部國教司(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97年4月16日取自http://  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教育部(2002)。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任教專門科目認定參考原則及內涵。中等學校各任教學科(領域、群科)師資職前教育專門課程科目及學生對照表暨實施要點。教育部:台北。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0)。中小學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載於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編,臺灣省八十九學年度教師登記及檢定法令彙編(頁225-227)。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台中縣。
莊富源(2004)。析論轉變中的臺灣公民教育及其發展趨勢。白沙人文社會學報,3,1-32。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之探討──以教師專業經驗合作反省為例。教育資料研究,7(2),80-99。
陳雪麗(2004)。教師反省與心靈成長-省思札記應用初探。中等教育,55(2),114-134。
陳慈娟(2005)。以教學檔案增進教師專業發展。國民教育,45(6),90-94。
陳木金、邱馨儀、陳宏彰(2006)。高中職以下學校教師生涯發展進階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72,17-32。
陳國泰(2007)。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與內涵:以三位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資深專家教師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4(1),29-60。
陳宜穎(2008)。大學教學傑出教師之教學實踐與教學發展。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曾麗英(1995)。臺北都會區本科系與非本科系畢業的國中地球科學教師之學科知識及解題能力的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心韻(1997)。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丹鈺(2003)。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公民訓育學報,14,143-181。
黃騰(2005)。從「角色」到「自我」-論教師改變的歷史困境與可能。教育研究集刊,51(4),89-116。
葉煬彬(2004)。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比較研究-以國中一年級為例。中等教育學報,11,179-207。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9)。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專業科目一覽表。載於教育部主編,臺灣省八十七學年度教師登記及檢定法令彙編(頁82)。教育部:台北市。
趙彩杏(2007)。公民教材比較。97年4月16日取自:http://blog.ilc.edu.tw/ blog/blog/12/catid=1548
彰化師範大學進修學院(2008)。「國立彰化師範大學98年度寒假配合高中課程暫行網要高中、職『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在職進修學分班』招生簡章」。98年1月1日截取自http://cee.ncue.edu.tw/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鳯芝(2004)。職前教師在教學實習課程中教學信念與教學反省行為之探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崇趁(2002)。「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策略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261-286。
鄭淑文(2002)。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門知能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揚基(2003)。全球化與公民教育:彼此之間的特殊挑戰。研究與動態,9,11-34。
蕭碧惠(2000)。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基本認知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明學(2003)。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在職教師對爭議性科技議題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學意見調查。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銘賢(1998)。國中公民與道德課程標準之修訂與演變。教育資料文摘,42(1),162-167。
簡紅珠(2006)。優質教學釋義與啟示。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2),1-17。
簡梅瑩(2008)。促進反思教學發展與實施之行動研究。中等教育,59(1),22-35。




二、英文部分:
Berliner, D. C.(1998).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 Washin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s Service No.ED298122)
Dolmans, D., Grave, W., Tigelar, D., Ven DerVleuten, C. & Wolfhagen, I.(2006). Portfolio as a tool to stimulate teachers’ reflections. Medical Teacher, 28(3), 227-282.
Denzin, N. & Lincoln, Y.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2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Inc.
Gabriele, A. J. & Joram, E.(2007).Teacher’s Reflections on Their Reform-Based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Self-Efficaty.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29(3), 60-74.
Ingersoll, R. M.(2001). The status of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In S. Brint, Schools and Societies. Thousand Oaks, CA: Pine Forge. 274-297.
Shulman, L. S. (1986) .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15(2) , 4-14.
Valli, L.(1997).Listening to Other Voices: A Description of Teacher Refl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72(1), 67-88.
Welsch, R. G. & Devlin, P. A.(2006).Developing Preservice Teachers’Reflection: Examining the Use of Video.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28(4), 53-61.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