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學習成效

:::
論文內容
論文分類93
學號 
姓名鄭聖襦
標題國民中學科學實習輔導教師對科學實習教師應具備專業能力之認知
指導教授靳知勤
畢業日期2005-06
附件檔案 
參考連結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MQUyqb/record?r1=1&h1=32
摘要本研究之主旨在於「探究國民中學科學實習輔導教師對科學實教師應具備何種專業能力以勝任教學的認知情況」。具體研究目的分述四項:一、探討科學實習輔導教師對科學實習教師基本專業能力的概念認知;二、科學實習輔導教師在輔導實習教師的過程中,所呈現的輔導歷程;三、探討科學實習教師在輔導實習教師的過程中,遭遇的輔導工作困擾。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以深度晤談法,蒐集十二位研究對象,蒐集擔任實習輔導教師的輔導歷程的資料。依上述目的與方法,本研究獲致以下研究結論與建議:一、研究結論:1.科學實習輔導教師對科學教師基本教師專業能
參考文獻壹、中文部分
王佩蓮、林碧楨(1990)。國小自然科學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王嬿惠(1998)。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獎勵措施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究所碩士論文。
王立行、饒見維(1992)。教育專業化與教育實習的實施。教育專業。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素芸(1999)。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兼論教育實習的改革。輯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主編-健全實習輔導制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27-340。
江新合(2000)。科學與社會。線上檢索日期:九十三年七月十一日。    網址:http://www.nknu.edu.tw/~shingho/social1.htm
石明卿(2001)。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理念特色與做法。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發行: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實務--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李田英、許良榮(1993)。師範學院試教現況之調查研究。師資教育多元化與師資素質,79-132,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雅婷(1998)。我國國小實習輔導教師培訓方案之規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倩鈺(2002)。教育實習中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師徒關係之探討。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鐵雄、李坤崇 (1997)。師資培育與法令變革的省思。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坤璋(2003)。科學素養的意義及其在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的啟示。線上檢索日期:九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網址:http://www.ceag.kh.edu.tw/htm/ceag2/htm/Science/f/f004/f004.htm

林生傳(1990)。實習困擾分析與化解之道。載於中華民國師範學會主編: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國樑(1992)。語文教育系學生的基本能力。北師語文教育通訊,1。
林樹聲(1999),科學素養的省思,科學教育月刊,222,16-26。
林懿德(2000)。國小實習輔導教師輔導策略與實習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文論文。
洪志成(1998)。從實習教師眼中看新制實習輔導教師的專業支持。教育資訊研究,6卷4期,100-121。
段曉林(1996)。學科教學知識對未來科教師資培育上的啟示。發表於第一屆數理教學及師資培育學術研討會。
施冠慨 譯(1993)。初任教師的輔導。台北市:五南。
曹翠英(2002)。我國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13,129-148。
高敬文(1992)。未來教育的理想與實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榮華(1989)。師範院校專業教育改進芻議。輯於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當前師範教育問題研究,946-954。台北市:五南。
陳奎琇(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伯璋等(1995)。師範院校通識教育課程架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陳惠君(2002)。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實習教師工作困擾與輔導需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利玲(2000)。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雯宜(2002)。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實習輔導之個案研究--以公民與道德科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中德(2002)。台中縣市國小自然科教師對於教科書選用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芬芬(1984)。師大結業生分發實習前後教學態度與任教意願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1)。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改革意見之調查。世界各國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市:正中。
張德銳(1996)。美國良師制度對我國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啟示。初等教育學刊,5,41-64。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198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5)。大學校院教育學程師資及設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5)。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中等學校教育實習輔導手冊。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教育部編印。
郭鴻銘、沈青嵩(1976)。科學教育之涵義。科學教育月刊,1,9-17。
郭勝平(2002)。高職工業類科學校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教學輔導方式與實習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文經(1990)。教育專業知能的性質初探。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台北市:師大書苑。
單文經(1992)。課程與教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振傑(1989)。中學師資培育課程改革途徑。輯於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當前師範教育問題研究,163-184。台北市:五南。
黃意舒(1990)。幼專教育實習課程模式。國教月刊,36(5、6),41-47。
黃淑玲(1997)。實習教師制度之探討。研習資訊,14(2),86-96。

黃淑苓(1997)。英國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香玲(1997)。中等學校實習指導小組指導功能與指導內容實施成效之評估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嘉雄(1997)。從「Mentor」論實習輔導教師之角色。國民教育,4(37),23-27。
黃淑苓(1998)。新時代的教師-實習輔導教師。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3),25-30。
黃婉萍(1998)。新實習輔導制度下國小實習輔導教師角色與實習教師專業發展之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葉學志、郭秋勳、楊明恭、黃素琴、位明先、陳音旨(1993)。當前中等教育師資培育機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發展模式研究。教部中等教育司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研究。
楊深坑、歐用生、王秋絨和湯維玲(1994)。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龍立(1995)。國小社會與自然課程的統整。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1),131-144。
楊百世(2000)。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趙金祁(1993)。科學理念衝擊下科學教育再出發芻議。科學教育月刊,158。
鄭照順(1988)。國中教師專業社會化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歐用生(1995)。加強實習教師的輔導。教育實習輔導季刊,1(3),74-77。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歐陽鐘仁(1996)。科學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薛梨真(1994)。國民中小學實習教師任教狀況與實習輔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顏國樑(1998)。實習指導教師如何有效輔導教育實習的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3),20-24。
顏慶祥(1999)。「功利」抑或「功力」取向的師資培育政策。發表於中山大學新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實習辦法說明會。
顏慶祥(2000)。我國中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001.1,8(1),98-119。
簡茂發等(1997)。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蘇育任(2000)。自然科教師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所需之基本能力。國教輔導,40(1),2-9。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E. M., & Shannon, A. L.(1995).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Mentoring. In T. Kerry & A. S. Mayes(Eds.), Issues in Mentoring, 25-34.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Bybee, R. W.(1997).Achieving Science Literacy. NH: Heinemann Portsmouth.
Deboer, G. E.(1991). A history of ideas in science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rossman, P. L., Wilson, S. M. & Shulman, L. S.(1989). Teachers of substance;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for teaching. In M.C. Reynolds (Ed.), knowledge base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 23-36. Oxford: pergamon.
Lortie, D. C.(1975). School teacher : A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cDonald, F.(1980).Study of induction programs for beginning teachers: Vol. 1. The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 A crisis in training. Princeton, 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McComas, W. F. & Almazroa, H.(1988).The nature of science in science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Science & Education, 7, 511-532.
Harms, N. C. & Yager, R. E.(1981).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science teacher (Vol. 3). Washington, DC:NSTA.
Hurd, P. D.(1958). Scientific literacy: its meaning for American schools. Education leadership , 16, 13-16.
Jenkins, E.(1990).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school education. The school sciencereview, 71(256), 43-51.
Shiland, T. W.(1998). The Atheoretical Nature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82, 615-617.
Strauss, A., & Corbin, J.(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tage Publications, Inc.
Schlechty, P., & Vance, V. (1983). Recruitment, selection and retention: The shape of the teaching forc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469-487.
Shulman, L.S.(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3.
Tamir, P.(1990). Teachers knowledge. In T. Husen & T.N.Postlethwait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Vol. Two.Oxford: Pergamon Press.
Elsner, K.(1984). First year evalution results from Oklamas Entry-Year Assistance Committe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New Orlea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08222)
cron web_use_log